忆知青下乡30周年再回古丈
| 招商动态 |2017-06-08
欢迎光临,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当这些知青随着高考、招工、回城等等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骨干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那曾经垦荒过的地方却又回归了大自然。
一九九五年知青下乡20周年纪念日在官坝坪里界上知青场聚会纪念合影照
二000年十月,我内退了。不上班,有了些空闲,自然想去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去看看已离别了二十多年那当年知青曾下过乡的地方。
我乘火车到辰溪下,先到泸溪,再到吉首,邀上在湘泉酒厂工作的知青好友邓明一同乘火车前往古丈。到古丈火车站时,已是夜晚九点。道杨、仁义两位同学已到火车站等候。我们约好明天先去官坝知青场――夯水坪里界上,并由道杨通知在古丈的原果林场知青,待我们回城后相聚。
当晚夜宵时,谈及一九九五年我们知青下乡二十周年纪念日在官坝坪里界上聚会纪念的事,知青中仅只有在外地的我和在长沙工作的黄绍红同学未到,那一次知青们还给官坝的少数民族贫困生“希望工程”捐赠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是的,我没赶上是感到遗憾的,那次我正好在北京出差,为了一个项目立项的事奔波。后来我收到了古丈同学寄来的那次他们在知青场聚会的合影照片,并得知“官坝公社”已更名为“双溪乡”。
第二天清晨,邓明、仁义和我三人乘面的到达双溪乡政府。从乡政府去夯水坪里界上知青场还有二十余里的小路(尚未通公路),经石铁到西歧再到夯叭拐,然后上陡坡山路到上热家达,我们一路步行,约十一点钟到达知青场。我们上坡时都出了一身透汗,已是十月,高山上的山风吹在身上还真有那么点凉意。我们一路走来,虽然路还是那路,山也还是那山,而眼前的知青场已不是记忆中的知青场了。房子没了,球场没了,果园没了,平的地方开成了水田,原长满果树的山丘上果园里却荆棘丛生,并长满了芭茅、杂草、灌木和一些杉树,五百亩果园早已变成了荒山荒地。那曾经充满兴旺气息的知青场已变成了一片荒凉,我有些失望。就在这时,我们不经意碰到了上热家达的父子二人,儿子与我们年龄相仿,他在犁田,知道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父亲76岁了,正在我曾称之为“泉水崖”的旁边山坳里打柴。老人得知我们是当年的知青,情真意切地要我们去他家吃饭,当年他只有五十多岁,回忆当年他很动情。看得出,他对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在这坪里界上所作的工作和劳动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这些年青人有文化,有觉悟,又肯做,那时把这里建设得多好!你们走后,这里没人管了,树被砍了,房子被拆了,果园荒芜了,多可惜!”是的,知青作为那个时代特定的事物,人们自会有评说,当年纯洁的我们,纯洁的生活,梦一般的经常在我现在的回忆中。离开这里已经二十一年了,再次重返,眼前的景境,我心中的感想是很难表达的。
我们捡了一些柴,烧了一堆篝火,抠了十多个红薯放在火里,不久就可以吃烤红薯了。我又分别来到了三个水井边,每个井的水我都喝两口,当年就是这些水养着我们,这是真正的矿泉水。井已被捣烂,但水仍汨汨地流看,只有我们曾用砖和水泥修起的一眼井还剩些残垣。
天已下着毛毛细雨,幸好每人都带着小雨伞。来的时候上坡出汗湿透的内衣巳干了,但这时还是觉得有点凉。为了要赶车回县城,我们匆匆要走了。我们将买着做午餐的糕点糖包送给了他们父子俩,这时正好已过中午十二点钟。下坡的路有点陡,也有点滑。下热家达村里的高音喇叭正在转播中央台的节目。说实在的,在那宁静的大山里,这声音就好象是从天上落下来的一样清脆而浑厚,让人忘掉了大山里的荒凉和那一丝失望。
回来的路上我不自禁地在想:是的,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磨炼了一代人。全国有一千八百多万知识青年啊!他们在农村、在边疆,甚至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劳动、拓荒。一片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变成米粮仓,变成果园、林场……。也给农村、边疆的面貌的改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这些知青随着高考、招工、回城等等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骨干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那曾经垦荒过的地方却又回归了大自然。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回到了县城,经火车站送走了邓明――明天他要上班。我留下来了,道杨已通知了在县城的十多位知青同学晚上相会。很可惜的是在吉首工作的另外几位知青同学这次未能见上面,我也唯恐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未惊动他们,请他们谅解。
晚上十几个知青同学很客气地在酒店里安排了晚餐,席间大家畅谈了这些年来的情况,总感到人生沧桑。
今天,大家得知我下午就要坐火车回邵阳,都在中午前赶到了道杨家里,我昨晚因同学们盛情多喝了两口酒,所以就住在道杨家。他很能干,他在古丈体育馆旁边建了一栋很漂亮的房子,而且离火车站也不远。
仍是下午四点多钟,大家都到火车站送我上了火车。缓缓开动的火车,知青同学的热情厚意被我带走了。
忆知青下乡30周年再回古丈
坪上居士
二00五年三月初,我接到在吉首市工作的知青同学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