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招商引资
简介古丈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中部偏东,酉水之南,峒河之北。东与沅陵接壤,南与吉首、泸溪相接,西抵保靖,北和永顺交界。东西长51.36公里,南北宽40.52公里,总面积为1297.45平方公里。古阳镇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系闻名于世的“古丈毛尖”茶主要产地之一。2007年全县总人口13.8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住的少数民族占了总人口的85%。县情概况古丈县位于湘西州中部偏东,酉水之南,峒河之北。东接沅陵,南连泸溪、吉首,西抵保靖,北近永顺。东经109°4′44〞~110°16′13〞、北纬28°24′05〞~28°45′57〞。东西宽51.36公里,南北长40.52公里,总面积1,297.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2千公顷,含水田5.66千公顷,旱地2.06千公顷(1995年末实有)。境域峰峦重迭,由西向南、北、东三面延伸,溪河谷地错落其间,最高海拔1,146.2米,最低海拔147.3米。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无霜期283天,年均日照1,304小时。1995年末总人口3.52万户、130,773人,其中农业户2.67万户、110,797人。总人口中土家族46,550人,苗族54,169人,其他民族45人。古丈县因治城设古丈坪(古阳镇)而得名,其县建制始于清道光二年(1822),建古丈坪厅,设抚民同知。辖6保、228寨。属辰沅永靖道永顺府。民国元年(1912),改厅为县,定名古丈县,设县知事公署,属辰沅道。民国11年废道,县直属于省。民国17年,县知事公署改为县政府。1950年3月2日古丈县解放,3月18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永顺专区。1952年8月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1995年全县辖4镇11乡,17个居委会,184个村、1032个村民小组。4镇即古阳、河西、默戎、罗依溪。1l乡即断龙、茄通、高峰、野竹、山枣、河蓬、坪坝、双溪、城关、草潭、岩头寨。古丈县是湘西州的一个山区小县,新中国建立前,经济文化等各业极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建设,各行各业发展较快,面貌不断改变,但受客观条件制约,现仍然较贫困,是省州重点扶贫县。自然环境古丈县的地质构造属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三隆起带中段,古丈—凤凰新华夏地带,主要是向北东展布。燕山运动后被剥蚀为准平原。由于喜山运动和第四泛新构造的影响,准平原有所抬升,褶皱断裂极为发育。古丈县内东部、中部地表为奥陶系、震旦系的砂页岩、变质岩,西部为寒武系的石灰岩。境内峰峦重叠,由西向南、向东、向北方向延伸。主山脉牛角山至高望界,由西向南、北方向延伸,山势高峻、沟深谷窄,形成锯状屋脊,至东南和西北方向稍平稳,溪河谷地错落其间。地貌类型多样,东部、中部以中山为主,海拔169~1146米,平均海拔680米;西部以台地为主,溶丘、洼地密布,海拔300~500米。从地质构造看,古丈地形地貌可分三种类型:一、浸蚀性构造区。构造与山脉走向一致,呈东北、西南向。坡度陡,山顶较尖,山脊呈锯齿状。河谷大、湾急拐,溪河落差大,滩陡,有跌水,溪流短,地表水发育,形成梳齿状谷地。二、剥蚀性构造区。山脉溪谷走向与断层方向一致。山峰尖而坡陡,上半部较平缓,越近谷底越陡,甚至两岸峭壁,高不可攀。但一般山势下部坡度较平缓,溪河谷地较为开阔。三、溶蚀性构造区。这部分地区被四条河环绕,呈一大片台地,仅一角与山脉相连。河岸相接处多为悬崖峭壁,河谷低于台地100米以上,台地标高300米至500米,溶丘、洼地密布,每平方公里即各有五至七八个溶丘、洼地。漏斗状溶水洞、天坑、竖井、天窗、地下阴河等几乎遍地皆是。溶丘地表岩石突出,如石芽、石笋、石乳、石林等形状多样而且奇特;这些溶石之间,又有溶沟、溶槽、溶坑、溶洞,大致石泥各半,泥土肥沃,故有“三个偏坡,不抵一个窝坨”的农谚。经济概况古丈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强农治穷、兴工致富、活商聚财、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466万元,年均增长7.29%;财政收入1441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6年前278元上升到1997年的975元。贫困人口由8.5万人下降到3.5万人。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林业、茶叶、柑桔等山地开发和山羊饲养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工业初步形成了建材、冶金、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亿元,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354元。在全州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6:23.6:52.8调整为22.8:23.9:53.3。全州财政总收入0.51亿元,增长29.1%。财政支出3.71亿元,增长34.5%。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
招商热线:400-151-2002